對投標文件的封裝要求不宜太繁瑣
來源:廣州寶誠招標代理咨詢有限公司 | 發布時間:2016/8/16
2007年3月下旬的一天,某市政府賓館突然入住了大量IT設備生產廠商。原來,兩天后,該市的市、縣聯動辦公自動化設備協議供貨開標儀式即將在這里舉行。在這兩天里,廠商們為投標進行著最后的準備。他們的準備活動之一就是按照招標文件的要求對投標文件進行密封。
早在項目采購的調研階段,接受委托的該市政府采購中心就了解到,有意向參與此次辦公自動化設備協議供貨招標的廠商將達到50家以上。為了節省開標時間、方便主持人唱標,采購中心在招標文件中要求供應商把開標一覽表和投標文件分開密封。“不僅如此,每包10萬元的投標保證金還要一并放入裝有開標一覽表的密封袋,不能分別放在每包投標文件里。”一供應商有些無奈地說:“我們在密封時,還真得仔細、認真才行。”
轉眼就到了開標的時間。主持人宣布開標紀律之后,邀請兩名投標人代表和現場監督人員一同檢查投標文件的密封情況。這時,意外發生了——有兩家供應商只有投標文件的密封袋,卻不見開標一覽表的密封袋。經過現場詢問才知道,這兩家供應商并非忘記提交開標一覽表,而是沒有仔細閱讀招標文件的投標人須知,把開標一覽表、投標保證金和投標文件密封在了一起。
本案例有兩個問題引人關注:一、投標文件密封要求嚴格究竟是為了什么?二、投標文件的密封要求是不是越嚴格越有利于項目采購?
眾所周知,在《政府采購貨物和服務招標投標管理辦法》中,有多處對招標文件的密封提出嚴格了要求。例如,第三十一條規定:“投標人應當在招標文件要求提交投標文件的截止時間前,將投標文件密封送達投標地點……”;第四十條要求“開標時,應當由投標人或者其推選的代表檢查投標文件的密封情況,也可以由招標人委托的公證機構檢查并公證;經確認無誤后……”。
“密封最主要的作用是保證投標的公平,讓所有投標人在開標前都處在同一起跑線。一旦供應商對當次投標的承諾泄密,極有可能被他人利用,功虧一簣。”一位省級政府采購中心主任說,“同時,這也是對投標供應商的一種長久保護。因為在投標文件中,可能含有供應商的商業秘密,而投標人之間又是商場對手,一旦商業秘密外泄,損失將是巨大的。”據了解,現在不少供應商都比較關注投標文件密封是否完好,而且一旦發現有其他供應商密封得不合要求,就會提出異議,個別供應商有時甚至會懷疑采購單位為了“幫助”中意的供應商中標而偷偷拆看其他供應商的報價情況。因此,業界專家普遍認為,對投標文件的密封情況進行嚴格要求是非常必要的。
過于繁瑣可能造成不必要損失
許多采購代理機構的工作人員都表達過這樣的感受——不忍心看到有供應商因密封不合格被判無效投標。“有些項目制作投標文件是非常復雜的,而且工本費昂貴,供應商要為此付出很多。一旦因密封問題連評標的門檻都邁不過去,真是非常可惜。”一位業界資深人士如是說。的確,有些評標項目由于標的額巨大,分包較多,投標文件的密封要求繁瑣,供應商稍有差錯就可能錯失良機。筆者就曾見過代理機構要求投標人“使用U盤提交開標一覽表”的一次開標,個別供應商雖然按要求提交了U盤,卻沒對U盤進行密封,因此被判無效投標,可謂“損失慘重”。
業界專家認為,對招標文件的密封情況嚴格要求符合法律的初衷,卻不合情理,“密封的尺度應該在能夠保證招標文件內容不外泄即可,做過多要求,只會讓招標變得不那么‘人性化’。保護供應商的初衷是對的,但是不要過度拘泥于形式而給供應商帶來麻煩。”“對,采購代理機構不要在招標文件中對密封做太多的要求,盡量讓合格供應商都參與評標,這對采購活動的充分競爭也是一種促進。”還有一位業界專家如是說。
《政府采購貨物和服務招標投標管理辦法》第三十一條 投標人應當在招標文件要求提交投標文件的截止時間前,將投標文件密封送達投標地點。招標采購單位收到投標文件后,應當簽收保存,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在開標前開啟投標文件。
在招標文件要求提交投標文件的截止時間之后送達的投標文件,為無效投標文件,招標采購單位應當拒收。
《政府采購貨物和服務招標投標管理辦法》第四十條 開標時,應當由投標人或者其推選的代表檢查投標文件的密封情況,也可以由招標人委托的公證機構檢查并公證;經確認無誤后,由招標工作人員當眾拆封,宣讀投標人名稱、投標價格、價格折扣、招標文件允許提供的備選投標方案和投標文件的其他主要內容。
未宣讀的投標價格、價格折扣和招標文件允許提供的備選投標方案等實質內容,評標時不予承認。
《政府采購貨物和服務招標投標管理辦法》第五十六條 投標文件屬下列情況之一的,應當在資格性、符合性檢查時按照無效投標處理:
(一)應交未交投標保證金的;
(二)未按照招標文件規定要求密封、簽署、蓋章的;
(三)不具備招標文件中規定資格要求的;
(四)不符合法律、法規和招標文件中規定的其他實質性要求的。